人民日報:國企重組,不做簡單加減法
中國遠洋與中海運重組;中國五礦與中國冶金科工重組;南光集團與珠海振戎重組——12月份以來,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已實施三起重組,央企數量降至107戶。 《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》提出,“鼓勵國有企業之間以及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以資本為紐帶,強強聯合、優勢互補,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跨國公司”,同時明確要“清理退出一批、重組整合一批、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”。 國企重組的又一輪高潮是否到來?新一輪國企重組與以往有哪些不同? 新一輪重組更注重國有資本結構調整,讓“好鋼用在刀刃上” 去年底,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強強聯合備受矚目。此后,電信系、鋼鐵系都將“大一統”的猜測不斷傳播。今年9月《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》公布后,有人甚至分析,經過這輪重組,央企數量會在短時間內減到三四十家。 “毫無疑問,國企重組整合的力度一定會加大,步子也會加快。”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彭建國表示,“經過重組最終數量是多少不是規劃出來的,而需要依據市場實際扎扎實實推進后才知道。” 從2003年國資委成立至今,通過調整重組,國有企業數量少了,但國有經濟總量擴大,綜合實力不斷增強。2014年底,中央企業已由196戶減少到112戶,而資產總額增加了近7倍。通過調整重組,國有資本分布過散過寬的局面得到改善,形成了一批躋身世界500強的大型國有企業。 既然國有企業改革成效明顯,留下的企業在行業內也形成了較好的競爭合作模式,為啥還要繼續重組? ——重組整合,優化資產配置,是時代需要。“從國內看,新舊動力轉換交替期,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;從全球看,海外市場復蘇尚待時日,出口壓力在增加。在大變革時代,國有資本結構一定要適應新常態,國企重組必須更加注重質量和效果。”彭建國表示。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也認為,與過去10年相比,國有企業今后將更多地在世界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。國企重組,防止“左右手互搏”,將更加適應國際化競爭,與“一帶一路”等重大國家戰略契合,在“走出去”過程中發揮“握指成拳”的效果。 ——國有資本規模有限、責任重大,必須“好鋼用在刀刃上”。李錦認為,目前國企布局結構仍有“大企業不強、小企業過多、虧損企業不少”的問題,新一輪國企重組將更加注重結構調整,通過重組和創新,“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、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與關鍵領域、重點基礎設施集中,向前瞻性、戰略性產業集中,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”,同時清理退出一批國企,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產,淘汰落后產能。“這是國有資本根據市場變化來調結構,更加考慮資本布局的合理性,有利于提高國有資本的效率,發揮國有資本應有的功能,特別是戰略功能。” 既要做強做大,又要避免壟斷,重組不容易 國企重組關系國計民生,《指導意見》一出,就引來一些擔憂:如果聯通、移動、電信三家如南北車那樣合并,“提速降費”是不是會隨著壟斷成為泡影?“三桶油”好不容易分開,會不會又重走老路?重組會不會出現“拉郎配”? 這些疑點,也是改革的難點所在。 重組誰說了算? 經過多年的發展,目前不少國企都具有“三多”特點,即業務多元、主業多變、板塊多層。那么哪些國企需要重組,重組后哪些板塊需要退出,是道復雜的選擇題。“哪些國企需要重組整合,由市場決定,而這個市場包括國際和國內市場。”彭建國解釋,這輪國企重組整合處于國有資產管理從“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”轉變的這一背景下,國企重組將更多地強調由市場主導,政府多些頂層設計,少些直接干預,更多地通過國有資本投資、運營公司劃清政企權限,不干涉企業具體經營。 以率先合并的南北車為例。由于歷史原因,南北車產品高度同質化,競爭優劣勢趨同。近年來,“兩車”在海外市場為取得訂單屢打價格戰,導致經濟利益受損。在國內市場,尤其是城軌地鐵項目,重復投資、重復建設等問題也日益突出。這樣一來,合并重組有了內在動力。“實施南北車重組整合,可以有效遏制重復開發、重復建設、過度競爭等問題,提高資產效率,降低投資風險,避免組織內耗,促進整個產業鏈的標準化、集約化、國際化。”中國中車有關負責人介紹,中國中車把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作為新公司的當務之急,成立僅半個月,就推出了關于規范市場行為的一系列措施。此后,國內城軌項目中以投資換市場的情況基本杜絕,重復投資得到有效控制,產品價格逐步回歸理性。國際市場規則初步建立,過度競爭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。 重組會不會導致壟斷? 李錦認為,國企整合要做到“內外有別、統分結合”,如果主要業務面對國內市場,就不宜強強聯合只剩一家,從而喪失競爭性。“上一輪重組為了打破行業壟斷壁壘,電信、石油、民航等領域通過拆分形成了三家競爭的格局?,F在的競爭格局是比較合理的結構,改革不能倒退。”李錦說,在軌道交通裝備領域,雖然中車體量獨大,但無論國內還是國際競爭,它始終要面對德國、法國、日本等跨國企業的競爭。“從體量上看,中車是個巨無霸,但全球競爭力還有差距,‘強強聯合’不僅不會造成壟斷,還能夠讓大型國企走出去更有競爭力??创@類重組,要有全球化視野和長遠眼光。” 重組能否產生“1+1>2”的效果? 在實際操作層面,國企重組涉及資產、人員、債務、分配等多方面,因為處理不當,一些國企聯姻六七年至今仍難以融合。李錦表示,“重組不是簡單的加減法,比如合并,不光是辦公樓、人員的合并,難的是利益目標、業務板塊、企業文化的融合。這些問題必須解決好了,才有望實現‘1+1>2’。”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近日也公開表示,如果實現不了“1+1>2”,不如不重組。
|